威海在中日韩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2023-03-15



中日韩三国是近邻,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威海烟台等山东半岛地区是最早对日韩两国输出中国文化的桥头堡。

早在秦代,秦始皇东巡到达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祭拜日神月神,求长生不老之药,从山东半岛派遣徐福东渡日本,《史记》上载“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百工种种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日本三个主要徐福登陆遗址在佐贺、新宫(和歌山)、熊野(和歌山),荣成虽非徐福东渡东瀛的出发地,但作为始皇东巡的终点,都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重要的大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燕、吴、齐、越沿海地区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这发展出东海之外有"方诸"国,以及西王母在昆仑山的神话。事实上蓬莱神话与昆仑神话,都是伴随东西文化交流而来,关键在于来华的途径不同。

公元六世纪开始,日本便开始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遣唐使是指派往唐朝的使节,来唐朝贡学习的外国使节俱可称作“遣唐使”。在唐王朝存续的7世纪前期至10世纪初期,高句丽派出的遣唐使共24次,百济25次,新罗178次。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

早期的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选择的路线是经过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到达山东半岛登陆,然后陆路前往长安。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并间接地影响到日本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

如果你去过奈良的国立博物馆,就会发现有大量的朝鲜半岛地区的佛像,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路径非常清晰。所以,山东半岛地区是对日韩输出中华文化的窗口,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渊源,在中日韩三国深入人心。

一寺连三国的赤山法华院
圆仁法师(793—864),在日本被尊称为慈覚大师,是日本佛教最有影响力的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唐开成四年(839年)六月,圆仁法师随遣唐使入唐求法,留唐近十年。他历尽艰难入唐到五台山巡礼,足迹遍及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各省,留居长安近五年,曾客居威海荣成赤山法华院两年九个月,荣成赤山法华院是他近十年入唐求法的起点和终点。



圆仁一行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求法之后,是唐大中元年(847)九月二日乘船“从赤山浦渡海”回国,圆仁法师归国后用汉文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一路的所见所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记述内容涉及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的组织;中国大陆沿海的地理;唐代荣成一带和新罗人的通商情况;威海荣成一带的民风民俗,唐代都市和地方的行政、交通、习俗;是研究唐代历史,中日韩交往历史极其的宝贵资料。此书与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意大利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书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并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也赤山法华院是日韩游客到威海必去的景点。

我也是早在1991年带日本京都寺庙的和尚前往赤山法华院参观交流,他们送我一本书,断断续续读过好几遍,一千多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盛唐,如此鲜活,仿佛就在眼前。

《行记》中不仅有对于当时节庆活动的描述,更有圆仁等外国僧人参与在其中的记录,如上文提及的开成三年冬至,众僧礼贺外国僧人,云:“今日冬至节,和尚万福,传灯不绝,早归本国,长为国师云云。有多种语。”《行记》全部用中文文言文写成,当时圆仁一行和当地僧众官员的交流,除了有翻译也就是通译,大都用笔谈的方式,便可以顺畅交流。


十日后,李德裕再入寺礼佛,再邀圆仁,“对僧等近坐”,询问了日本国的自然条件、宗教状况等情况,情甚殷切:
问:那国有寒否?留学僧答云:夏热冬寒。相公道:共此间一般。相公问:有僧寺否?答云:多有。又问:有多少寺?答:三千七百来寺。又问:有尼寺否?答云:多有。又问:有道士否?答云:无道士。相公又问:那国京城方圆多少里数?答云:东西十五里,南北十五里。

圆仁一行在赤山和山东半岛期间,得到当地僧众,官员和百姓的热情接待和照顾,给圆仁和尚留下“人心和软”、“能安存客”、“人心好”的好印象。在后期“会昌毁佛”期间,在山东半岛仍然没有受到当地人的排挤和冷落,足以可见,“好客山东”的人文背景历史悠久。对于山东人的深情厚谊,圆仁曾在给文登一名官员的一封答谢书上说道:“圆仁是外藩庸僧,何敢当此仁惠,实难销谢,但增悚愧”,又称“幸沐仁德,特垂慈流。”至今我们去威海荣成旅游,仍然可以深切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人心和软。

圆仁回国后,任京都附近比睿山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他将唐朝所学融入最澄法师(圆仁法师15岁师从最澄)开创的“天台教学”, 使日本天台宗发生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并辛勤传教, 足迹甚至遍达关东和东北, 日本各地圆仁影响下建造的寺院众多,这些传法活动使天台宗在日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它佛教宗派。

比睿山又名天台山,是日本七高山之一,延历寺是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所建,为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大本山,比睿山和高野山并列为日本佛教两大丛林。为了感谢赤山人民的深情厚意,圆仁法师令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为名修建了“赤山禅院” 。赤山法华院与日本比睿山延历寺在2010年缔结为友好寺院关系。

隋唐时期,中朝之间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当时在山东半岛沿岸一带长期居住着很多新罗人,他们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同时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有的甚至还在当地衙门做官,构成了黄海沿岸一带特有的中韩友好、和谐共处的美好历史画卷。圆仁法师亲眼目睹了生活在山东半岛的新罗人的生活习俗及其宗教信仰,而新罗人的这些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充分尊重。

圆仁法师到达山东密州,也就是潍坊诸城青岛胶南一带的时候,因为没有官府许可的官文,假称是新罗人,结果被当地人一眼就识破了。可见当地和朝鲜半岛的民间交流多么频繁。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张保皋
唐朝极盛时期, 朝贡和政府间往来的基础上,中日韩民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新罗人张保皋被誉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赤山法华院即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第一站, 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的赤山浦一些村庄里有很多新罗人居住,他们几乎人人信仰佛教,张保皋征得唐政府的同意,在赤山浦建立禅院。法华院常住僧人多时达40余人,法会人数有时超过250人。一时间,赤山法华院成了新罗人往返大唐的驿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张保皋组建了庞大的船队,往返新罗与中、日三国之间,进行海运和商业贸易,张保皋掌握了东亚海上贸易,是韩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开展海外经营的伟人。

总之,赤山法华院见证了最早的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的历史,圆仁法师在日本,张保皋在韩国,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成为三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为发展日韩入境旅游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

赤山法华院位于山东威海荣成石岛,有时间,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春暖花开之际,那里的樱花也非常漂亮,赤参观“花村无处不飘香”美誉的车脚河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以“三百人家皆花匠”而闻名大江南北,处处花香四溢、清幽古雅的景致,与错落有致的屋舍构成的天然田园画卷;也是体验胶东半岛纯粹民风民俗的绝佳所在。

当然,对我们来讲,这段似乎历史略显得有些学术,也并非一定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但是如果将遣唐使,徐福东渡,秦皇东巡这些历史稍作了解,当你沿着威海千里自驾公路驰骋的时候,或者在松软的沙滩漫步的时候,在成山头迎接一轮红日升起的时候,或者说,我们一同到日本京都,奈良旅游,感受那“一半是异域,一半是古昔”的时候,是不是会多一些更深层次的感悟呢?

分享